国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是中国政府于2001年在国家层面设立的,旨在通过统筹、整合中国产学研的科技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共同推进全人类科技进步的科技計劃。
国际科技合作是中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国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是在开放环境下开展"互利双赢"对外科技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能源、资源、环境、健康等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服务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平台;是促进跨部门、跨地区对外科技合作统筹协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国合专项重点支持符合以下条件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 通过政府间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协定或者协议框架确定,并对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总体外交工作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2. 立足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符合国家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紧迫性特点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 与国外一流科研机构、著名大学、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研发,能够吸引海外杰出科技人才或者优秀创新团队来华从事短期或者长期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多年來,中國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工作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原則,遵循"互利互惠、合理分享"的國際慣例,緊密圍繞國家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積極參與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使國際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科技發展總體目標的實現,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民間參與、機構互動、産學研結合的對外合作架構,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態勢已經呈現。
今天,伴隨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與發展,科學技術的國際化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跨國界、區域性、全球範圍以及涉及全人類共同利益的科學問題正成爲各國政府和科學界關注的熱點,雙邊和多邊參與的國際大科學研究計劃成爲科學界和政府普遍采取的一種科學研究組織方式,基于多邊合作的大科學工程成爲推動科學前沿發展的重要基地,科技創新要素的跨國流動正在加速世界範圍的産業轉型和高科技産業的發展。國際科技合作成爲推進科技發展、培養創新人才、提高科技實力、促進産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國際關系的重要手段和支撐。
未来1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国际科技合作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为解决全球性的科技问题,推进合作各方的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际关系的改善,需要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规模,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扩大和深化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开放中创新,在合作中共赢,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合理分享知识产权,提高全球创新资源的效率和效益;需要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科技问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到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进程中,统筹规划,协调布局,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全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介绍网址:http://www.istcp.org.cn/index.html